學習次第
I. 《大圓滿 普賢密意總集》導讀
崗頂法王 講授
台灣智慧輪佛學會 彙整
佛陀教法的分類:
所聽聞的正法次第可分為言教及論典兩種。
其中「言教」是佛陀最初發起無上的菩提心;中間經歷三大阿僧祇劫,累積資糧;最後於菩提樹下金剛座上現成無上佛道。為了利益善逝道的士夫,因此盡所有的講說一切法蘊。這一切法可以歸納為八萬四千法蘊。若以對治歸納的話,為了對治貪的煩惱,宣說律藏二萬一千;為了對治瞋心的煩惱,宣說經藏二萬一千;為了對治愚痴的煩惱,宣說對法論藏二萬一千;為了同時對治三毒,宣說密咒藏二萬一千。因此總共為八萬四千,這是顯密共通的承許方式。能對治的是經、律、論、密咒四藏,所對治的是貪、瞋、痴及三毒混雜的八萬四千種煩惱。
若依舊譯寧瑪而言,一切法沒有不能歸納於九乘次第當中的。
而九乘次第又分:
.性相三乘:聲聞、獨覺、菩薩。
.密咒金剛六乘:
外三密是 - 吉亞(事續)、烏霸(行續)、優嘎(瑜伽續);
內三密是 - 瑪哈、阿努、阿底。依此方式歸納九乘次第。
金剛密咒乘中的諸多續部,主要為針對聽聞教法的眾生根器、信解、意樂所作的不同開示,因此有次第,及不同教法的類型產生,非因教法有所高低區分。如:針對婆羅門講說事續、王公諸侯剎帝利講說行續、農、商吠舍講說瑜珈續、對廣大的平民百姓首陀羅講述無上瑜珈續。
此無上瑜珈又分為內續三部:
1. 講述生起次第的「瑪哈瑜珈」,是一切萬法之基;
2. 講述圓滿次第的「阿努瑜珈」,是一切萬法之道;
3. 講述大圓滿法的「阿底瑜珈」,是一切萬法之果。
目前所講述的普賢密意總集是「阿底瑜珈」- 果,大圓滿的教法。
大圓滿的阿底瑜珈:
- 阿底瑜珈又分:
1. 外 - 心部、
2. 內 - 界部、
3. 密 - 口訣部
- 口訣部又分:
1. 無垢友(貝瑪納米紮)毘瑪寧體:外、內、密、極密無上
2. 蓮師空行寧體傳規:總體心滴、寧體心滴、解脫心滴、更極心滴。
傳承類型分別:
1. 遠傳言教傳承
2. 近傳伏藏傳承
3. 甚深淨相傳承
在此,普賢密意總集為空行寧體傳承,亦為近傳承的伏藏傳承。
大圓滿的意義
九乘的層峰阿底瑜伽,也稱為大圓滿。大圓滿可分為基位大圓滿,道位大圓滿,果位大圓滿。在闡述大圓滿時可以分為阿底的瑪哈、阿底的阿努、阿底的阿底三種。若以乘的角度來分,大圓滿從能詮的名詞上而言稱為大的圓滿。
從所詮的意義而言,梵語稱為Mahasandi,意思是大圓滿,指一切萬法的自性是空性。一切萬法的自性不違越空性的體性,因此大圓滿所描述的是一切萬法本來的自性、本來的面貌。
圓滿指的是:無論輪迴、涅槃等一切萬法,都於覺性的菩提心界圓滿。所斷、所證一切功德或事業都是由覺性菩提心所延伸,一切萬法都在覺性菩提心中圓滿因此稱為『圓滿』。
『大』是指從乘的角度而言,阿底瑜伽是究竟的乘,再也沒有其他乘可以超越大圓滿。因為阿底瑜伽是最上乘,因此說是『偉大』。以上是從名詞所詮釋的角度來解釋大圓滿。
大圓滿的續部共有六百四十萬,其中分為外心部、內界部、祕密的口訣部共三部,稱為大圓滿的三部。大圓滿的三部分類的方式為:於心意者講說心部;於虛空者講說界部;於遠離次第及勤作者講說口訣部。為應所化機的根器差別各別講說心部、界部、口訣部這大圓滿的三部。
從傳承的歷史而言,最初是由法身佛普賢如來以密意遷轉的方式講說大圓滿。由密意遷轉的力量,為自所化現,與自己毫不相異的五方佛講說。因此由法身佛展現報身的金剛持等五方佛,並為其講說大圓滿六百四十萬續。由於應所化機與自己毫不相異,因此也稱為『自性大圓滿』。
過去貝瑪林巴伏藏王於桑耶欽普所取出《普賢密意總集》之甚深伏藏,即是九乘層峰之阿底瑜伽教法,而阿底瑜伽又分心部、界部、口訣部,此乃究竟之口訣部,又口訣部另分外、內、秘密、極秘無上法類共四法類,此屬究竟之極密無上法類,總集六百四十萬大圓滿密續之心中心,文辭及品數皆符合根本續、灌頂及教授皆是寧體、一切意義皆是口訣、無父母二續之戲論、總集一切續之密意,所守護之誓言乃本覺之唯一誓言,是蓮師親自口述,耶謝措嘉佛母親筆記錄之無上珍貴伏藏。
大圓滿的傳承
共通傳承
流傳於人間是由於人間初祖化身極喜金剛的原故,極喜金剛於金剛薩埵前聽聞大圓滿的根本續,然後將這六百四十萬大圓滿根本續帶到人間,因此稱極喜金剛為大圓滿的人間初祖,也稱他為化身極喜金剛。
極喜金剛在人間將大圓滿傳給文殊友,文殊友傳給師利星哈,師利星哈再傳給賈那蘇搓,賈那蘇搓傳給毘瑪拉彌札。這是一般的傳承方式。
《普賢密意總集》之不共傳承
普賢密意總集有另一個特別的傳承方式。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傳給化極喜金剛,極喜金剛傳給蓮花生大士。這是當蓮師顯現瘋顛的禁行威儀,向八大持明一一祈請與學習。這時蓮師由瘋狂的禁行威儀親近化身極喜金剛,向極喜金剛請求:「請賜我能一生成佛,一生能解脫的立即解脫教授。」於是極喜金剛將髮髻解開,打開寶篋,裡面藏著大圓滿六百四十萬續的精華,此即是《普賢密意總集》,也是大圓滿的口訣,極喜金剛將《普賢密意總集》賜予蓮師。因此蓮師主要是透過《普賢密意總集》成就大圓滿。這是不共的傳承。沒有透過其他持明,直接由蓮師獲得《普賢密意總集》,因此是特別的傳承方式。
但是蓮師在西藏時,《普賢密意總集》並沒有廣大的弘揚。因為當時在西藏講說大圓滿的主要是毘瑪拉彌札。蓮師說:「《普賢密意總集》屬於空行寧體,現在還不是空行寧體廣大利生的時代。」因此將《普賢密意總集》轉成伏藏。因此有《普賢密意總集》自己的傳承、自己的口訣與成就者。這一些都隱密的化為伏藏。
伏藏的開啟
這些伏藏如何開啓呢?當龍欽巴尊者出世時,最初由桑耶的嘎登取出《普賢密意總集》。但是他也說這個教法公開弘揚的時機還未成熟,所以又將此法伏藏在不丹的塔巴林,稱為再伏藏,就是將原來的黃紙卷再次伏藏。後來等到龍欽巴尊者的轉世 - 貝瑪林巴的時代才將《普賢密意總集》再次取出弘揚。
貝瑪林巴尊者出世時,許多空行勇士集會,來到貝瑪林巴跟前祈請說:「取出《普賢密意總集》利益眾生的時機已經到了。」祈請他開啓伏藏。於是貝瑪林巴再次從佛塔取出《普賢密意總集》。因此《普賢密意總集》取藏的過程有兩種。
貝瑪林巴是五大伏藏王中,西方的伏藏王。當時貝瑪林巴的伏藏目錄總共是一百零八函,但是只取出三十二函伏藏。原因是這三十二個伏藏全是大伏藏,已經足夠利益眾生。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大伏藏:師、圓、意三法。師指的是寶海上師意成就法;圓是大圓滿成就法 -《普賢密意總集》;意是大悲紅觀音闇盡明燈成就法。這是貝瑪林巴傳承的三大伏藏。
《普賢密意總集》即是大圓滿成就法,貝瑪林巴傳承有許多 大圓滿成就法,主要可分為:父大圓滿《普賢密意總集》、母大圓滿《顯界祕密心萃續》、子大圓滿《無二小子續》。因此貝瑪林巴傳承的大圓滿分為父、母、子三種大圓滿。貝瑪林巴傳承的大圓滿有很多種,最主要的是這三個。
《普賢密意總集》屬於父大圓滿,以所詮釋的內容可分類為:能成熟的灌頂,與能解脫的教授。而能解脫的教授又可分為共、不共前行-五加行 、正行-且卻、妥嘎,與結行共三個部分。
《普賢密意總集》的筆記(解說內容)可分為三種:
第一是由遍智金剛所寫的《精粹一引導》;
第二是由德達林巴尊者所寫《盡顯精華》;
第三是由那措南卓(眾種智解脫)寫的《空行密語》。
而崗頂法王於各地所傳授指導的大圓滿閉關,其所開示的是由敏珠林大伏藏師德達林巴尊者寫的《普賢密意總集》教授《盡顯精華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