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次第
VIII.《大圓滿 普賢密意總集》不共前行-金剛薩埵 淨障三
崗頂法王 講授
台灣智慧輪佛學會 彙整
念誦百字明咒累積咒數之後,再念誦短咒一○八遍,短咒有兩種唸法:「嗡班渣薩埵阿」、「嗡班渣薩埵吽」。「嗡班渣薩埵吽」的吽,是金剛薩埵的種子字;「嗡班渣薩埵阿」的阿,是百字明一百個字收攝後的種子字。這是兩者的差別。
一般前行法念誦本尊的咒語都不會轉動,正行修本尊法時才會轉動咒輪。念誦完一○八遍「嗡班渣薩埵阿」,才觀想自己變成的金剛薩埵放光照射有情眾生與器物世間。念誦「嗡班渣薩埵吽」時,每念到吽字,就放強烈光照射一次。
- 金剛薩埵的收攝
天尊咒語顯分融入己 自現金薩猶如鏡中影
明晰無濁坦然原始性 覺空金薩意界廣周遍
天尊咒語顯分融入己:之前的觀想中,所顯現的一切有情都是金剛薩埵之身,所聽到的一切聲音都是金剛薩埵咒語。一切有情的念頭、思維,都是金剛薩埵的本智。此時一切顯現、聲響、意念都要收攝,融入自己,而自己即是金剛薩埵。
自現金薩猶如鏡中影:這時要觀想金剛薩埵是空性法界中所顯現,好像鏡子中浮現出來。顯而空,空而顯,顯空雙運。此時一切有情都融入自己,一切六道有情皆轉化為金剛薩埵,一切的聲響皆成為百字明咒,這一切的顯現皆融入自己,因此自己成為金剛薩埵,如同鏡中的影像一般。雖然顯現,卻毫無自性;雖然毫無自性,卻又明明白白,就像鏡子當中的倒影一般。以這樣的方式觀想自現為金剛薩埵。因此是「明晰坦然無濁原始性」。
這所指的是,自性的金剛薩埵顯空雙運明白清楚,但卻是坦然的。原始性指的是這樣的觀想本來如是的,並不是刻意造作後來才是的,而是本來自己的心性就是金剛薩埵,在本來如是的狀態中做如是般的修持,如是般的觀想。這時的原始性指的是自己的心性。心性、覺性、覺知跟空性的空分是金剛薩埵的心,金剛薩埵的意。在這樣的一個法界當中坦然安住著,並且這樣的一個狀態遍布一切。因此是「覺空金薩意界廣周遍」。而自己就是金剛薩埵。於此安住。
一般本尊的實修法是:生起次第 - 觀想本尊,及唸誦咒語,之後本尊即消融、收攝,此為圓滿次第。但此處並未於此圓滿。明晰無濁坦然原始性 覺空金薩意界廣周遍 這是大圓滿的顯空雙運。安住在大圓滿的實相中,持續把持見地。
- 勝義諦的懺罪
此時自身即是本尊金剛薩埵,如鏡中的影像,明亮毫無垢染。在覺空雙運的境界中安住片刻,保持大圓滿境界的實修。令心安住於實相體性之平等性中,這是勝義諦的懺罪方式。
前面的種種觀修是世俗諦的懺罪方式,以緣取金剛薩埵的形相為對境、緣取咒輪,又緣取甘露流降。依靠緣取形相進行觀修,這些都屬於世俗諦的淨罪方式。現在安住在覺空無別的狀態,這是勝義諦果位清淨罪障的方式。
- 定後得位的實修
收攝之後即下座,下座的實修是後得位的實修,上座是定中的實修。上座修時於定中有緣念對境,觀修金剛薩埵。下座後得位時沒有緣念,不用觀想對境。而是將所看到的、所聽到的、一切念頭想法都當作是金剛薩埵身語意的顯現。這是上座與下座兩者的差別。
《秘密心萃續》談到:「出定後,觀想上師和己無二無別,並了知所有顯現、聲響、覺性皆是上師身語意所化現。」以甚深廣大的法界為實修對象。